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意蕴

梁 多庆(中国石油川庆钻探井下作业公司综合事务管理中心华阳管理站,中国)

DOI: http://dx.doi.org/10.12349/ecin.v1i5.4968

Article ID: 4968

摘要


考察生产力系统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关系,必须从生产力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总和入手,同时综合考察生产关系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既要抓住生产力的物质技术属性,更要抓住生产力的特殊社会属性。新质生产力不仅仅体现在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上,更主要的是取决于生产力主客观要素和自因变量及其相互联结的质变内涵。经过全面深化改革,人的劳动性质必将发生趋向性变化,并随着以劳动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性质的深刻变化,二者在能动的统一中必然推动全部社会生产力向前迈进,在伟大的社会革命历史进程中实现中国式综合国力跨越式发展与飞跃。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理论判断;理论意蕴;守正创新

全文:

PDF

参考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OL]人民网,2022-10-22

张玉卓,深化国企改革[N]人民日报,2024-08-16

习近平,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OL]新华社,2024-02-01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OL]新华网,2018-05-04

王野林,科技异化: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直接动因[OL]人民论坛网,2016-09-18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2004-928-929

孟捷、张雪琴,从生产力两重性到生产关系两重性——平心和张闻天对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贡献[OL]中国政治经济学教育科研网,2022-12-14

屈炳祥,《资本论》与马克思生产力社会属性的思想[OL]昆仑策网,2024-04-15

陈雪娟、张旭,新质生产力:化解生产力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矛盾的革命性力量[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10-18

黄奇帆,新质生产力的逻辑内涵与实施路径[J]《国家创新发展战略》2024-06-25

李雪松,统筹好总供给与和总需求关系[OL]光明网,2025-01-16

戴厚良,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快打造能源化工产业一流人工智能大模型[N]中国石油报,2025-01-23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


版权所有(c)2025 梁 多庆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此作品已接受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4.0国际许可协议的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