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背景下城市中心区港口码头转型发展与场所精神传承的探索——以火炬开发区中山港码头为例
DOI: http://dx.doi.org/10.12349/edc.v7i3.5282
Article ID: 5282
摘要
本文在中山市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山港码头东迁至翠亨新区的背景下,立足火炬区转变为中山市城市副中心的发展视角,以原中山港地区厚重的人文和工业发展史为出发点,重新审视粤港澳大湾区西岸核心地区的港口码头等区域交通设施用地由成本洼地空间向新的机会空间形成的价值,以中山港厚重的工业发展史为出发点,研判其未来的角色扮演和发展定位,提出中山港地区工业遗存保护活化与场所精神延续的路径,引领其转型发展,并为类似地区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
中山港,粤港澳大湾区,港口转型发展,场所精神
全文:
PDF参考
中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Plan]. 广东省人民政府, 2025.
Pu Zexuan,Feng Yuchan.香洲埠与中山港——兼论历史事件影响下的乡土建成遗产保护问题[J].建筑遗产, 2019, 000(002):65-70.
朱晓宇,邹少欢编辑:中山+广州+深圳“中山港”的优化升级之路,2017年6月19日,南方日报.
吴冉彬,冯荣球.中山市志:1979—2005[M].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
邝光荣.中山改革开放40年来产业经济发展的演进历程和经验启示[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 2020(1):5.DOI:CNKI:SUN:ZGZA.0.2020-01-010.
刘敏,刘人怀.”深中通道”对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物流的影响[J].中国流通经济, 2020, 34(6):11.DOI:CNKI:SUN:ZGLT.0.2020-06-003.
陈江.深圳港大铲湾港区规划问题探讨[J].港口经济, 2016(2):3.DOI:CNKI:SUN:GKJJ.0.2016-02-011.
安从工,杜凯.基于场所记忆理论下工业遗产记忆延续策略研究——以江南水泥厂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3.
赵越.基于场所记忆延续的澳门荔枝碗船厂工业遗产更新研究[J].建筑与文化, 2020(6):2.DOI:CNKI:SUN:JZYW.0.2020-06-060.图 3:中山港记忆场所营造和场所精神延续的方法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
版权所有(c)2025 诸葛 婧怡

此作品已接受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4.0国际许可协议的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