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室内环境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

许 畅(长安大学建筑学院,中国)

DOI: http://dx.doi.org/10.12349/edc.v6i12.4024

Article ID: 4024

摘要


建筑服务于人,绿色健康的建筑本质是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所以,绿色建筑的深层次发展是通过建筑的介质性要素(空气质量、水质)、感官性要素(声环境、光环境、热湿环境)等方面全面促进建筑使用者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创立了以“空气、水、舒适、健身、人文、服务”六大健康要素为核心的指标体系。随着双碳目标的制定,也倒逼了建筑朝着绿色低碳进行转型,由此催生了世界范围内对人与建筑和谐共存的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室内环境;绿色建筑;绿色建筑评价

参考


GB/T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GB55016—2021建筑环境通用规范[S].

T/ASC02—2021健康建筑评价标准[S].制的主要污染物为甲醛(HCHO)、臭氧(O3)、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苯(C6H6)、二氧 化碳(CO2)、氨(NH3)。但是由于各国技术发展水平不同,在主要控制项上存在一定差异,在各国关于CO2和PM10的相关浓度限值中,中国的各个污染物的浓度限值基本处于中下游水平,部分污染物的设定值与其他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4 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对室内环境的要求中国于2006年颁布第一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不管是在数量、规模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质的飞跃。截至2024年10月中国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了多次修订,赋予了绿色建筑为人们提供健康、高效、舒适的使用空间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同时标准中对室内环境中的热湿环境、声环境、光环境、空气指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1 热湿环境指标绿色建筑提倡“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原则来营造舒适健康的热湿环境,所以标准中提倡优化建筑空间和平面布局,鼓励外窗、玻璃幕墙等外立面透明部分围护结构有较大可开启部分,使建筑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研究表明,在自然通风条件下,人们感觉热舒适和可接受的环境温度要远比空调采暖室内环境设计标准限定的热舒适温度范围来得宽泛。当室外温湿度适宜时,良好的通风效果还能够减少空调的使用。同时,标准中也鼓励设置可调节遮阳设施,改善室内热舒适,也能减少得热量,进而减少能耗。4.2 声环境指标中国的绿色建筑的室内声环境以主要功能房间室内允许噪声级、构件空气声隔声性能、楼板撞击声隔声性能作为评价标准。营造良好的环境一般要求设计师采用有效措施去优化室内外声环境,包括优化建筑总平面和空间布局,优化设备选型,控制设备设施噪声排放值,并对其采取减振、消声措施;对电梯井道、设备机房和主要功能房间围护结构采取针对其噪声特性的减振、隔声和吸声降噪措施,如采用同层排水或其他降低排水噪声的有效措施等。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


版权所有(c)2025 许 畅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此作品已接受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4.0国际许可协议的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