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地体系下保护区发展路径探索——以青海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王 珍(西安绿环林业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
王 延坤(西安绿环林业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

DOI: http://dx.doi.org/10.12349/ees.v6i3.5225

Article ID: 5225

摘要


青海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生态屏障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双重使命。本研究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调研与数据整合,剖析其生态价值、保护成效及挑战,提出发展策略。尽管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成效显著,仍面临管理体制碎片化、资金投入失衡及社区协调困境。为此,建议深化科技应用、完善社区协同机制及强化气候韧性工程。未来需探索生态资产价值转化、跨区域协同治理及气候适应性技术研发,为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实践范式,助力全球生态治理目标。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保护;雪豹;可持续发展

全文:

PDF

参考


陈胤徽,邱悦.世界自然保护地经验对于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的启示[J].建筑与文化,2024,(11):281-283.

王伟,高吉喜.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进展与展望[J].环境科学研究,2024,37(10):2100-2109.

范琳,刘楠,赵力,等.青海省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及体系重构探讨[J].自然保护地,2024,4(03):41-53.

才吉卓玛,严勇,王腾茜.大通北川河源区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与优化对策探析[J].青藏高原论坛,2021,9(03):51-55.

高黑,吴佳雨,唐乐乐.自然保护地体系空间重构[M].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05.181.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


版权所有(c)2025 王 珍, 王 延坤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此作品已接受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4.0国际许可协议的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