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禀赋调查对矿山生态修复模式创新的驱动机制与价值体现——以娄底市冷水江锡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区工程为例
DOI: http://dx.doi.org/10.12349/ees.v6i6.6065
Article ID: 6065
摘要
矿山生态修复从传统工程导向转向系统性生态治理的过程中,区域自然、社会与人文资源禀赋的深度调查成为模式创新的核心驱动力。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案例验证,揭示资源禀赋调查在修复目标设定、技术路径优化及多元价值转化中的关键作用,提出“资源禀赋识别—系统整合—价值再生”的修复框架,为生态修复模式创新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范式。
关键词
资源禀赋;生态修复模式;创新;锡矿山
全文:
PDF参考
陆世东,沈琼,涂美义,等.基于自然资源调查数据的矿山修复评价与实践[J].中国矿业,2021(7):64-70.
赵云杰,王峰.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修复的研究[J].安家,2023(4):259-261.
姜政云.矿山生态修复中的公众参与模式创新研究[J].区域治理,2024(32):88-90.
李海生,朱广庆,杨鹊平.长江保护修复联合研究实践与展望[J].环境保护,2022(17):15-18.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
版权所有(c)2025 高 曲, 肖 峰, 陈 常飞, 杨 正国

此作品已接受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4.0国际许可协议的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