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在城市持续发展中的安生环保管理探讨

顾 明(唐山市生态环境局丰南区分局,中国)

DOI: http://dx.doi.org/10.12349/ees.v6i7.6503

Article ID: 6503

摘要


本研究系统探讨城市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生态环境工程安生环保管理体系建设。针对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空间挤压与工程管理效能不足的矛盾,提出构建规划、建设、运维全生命周期管控体系,集成BIM风险预警与减污降碳协同技术,强化“三线一单”制度约束和跨部门协同机制。通过安全环保双重管控优化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全周期环境风险,提升城市生态韧性与公众健康保障能力,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关键词


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城市;安生环保

参考


李明,王建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生态工程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3,43(5):3982-3991.

生态环境部.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试行)[Z].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23.

张强,周海燕.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2,40(3):1273-1284.

赵国庆等.基于BIM的工程安全风险动态预警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2024,57(2):262-268.

陈晓华,郑岩.邻避型环境设施选址的社会治理机制创新[J].城市发展研究,2023,30(4):25-30.

国家发展改革委.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Z].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22.

孙立成等.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技术路径分析[J].环境工程学报,2023,15(6):3176-3184.

黄卫东.城市生态空间修复工程绩效评估体系构建[J].生态学报,2024,44(8):5689-5697.

吴志强,李俊峰.智慧环保监管平台架构设计与应用实践[J].中国环境监测,2023,39(3):88-95.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环境工程技术规范(GB/T50979-202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2.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


版权所有(c)2025 顾 明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此作品已接受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4.0国际许可协议的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