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建设视域下金属矿开采形成地面塌陷区变形特征研究及生态修复对策建议——以肃南县镜铁山矿桦树沟矿区为例
DOI: http://dx.doi.org/10.12349/ees.v6i7.6551
Article ID: 6551
摘要
甘肃有色和贵金属资源丰富集中,是全国闻名的“有色金属之乡”。金属矿开采引发的地面塌陷形成机理复杂、治理难度大,现已为矿区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笔者以甘肃西北最大铁矿镜铁山矿桦树沟矿区为例,采用区域数值计算模型和Mohr-Coulomb本构模型有限元分析法,分析了矿区地面塌陷区的变形特征、形成机理,计算围岩移动特征并评估塌陷范围。研究表明,地面塌陷区破坏主要为地表裂缝和沿山体侧沉陷,与地质采矿条件和微地貌有关;受开采影响,地表和矿体围岩的下沉与水平位移值及增长速度随开采深度增加而增加。在美丽中国建设视域下,笔者针对矿山地面塌陷区提出分阶段治理、构建监测信息体系、融合自然生态环境、绿色发展4种生态修复建议。
关键词
数值计算模型;地面塌陷;变形特征;对策建议
参考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J],2023-12-27.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23-4,编号:1673-288X(2023)04-0035-06.
李海东,胡国长,燕守广.矿区生态修复目标与模式研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2,38(8):963-97.
雷少刚,卞正富,杨永均.论引导型矿山生态修复[J].煤炭学报,2022,47(2):915-921.
贾梦旋,王金满,李禹凝等.基于NbS的矿山生态修复研究进展[J/OL].煤炭科学技术:1-13[2024-02-08].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
版权所有(c)2025 赵 星平

此作品已接受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4.0国际许可协议的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