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污许可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价的脱节现象与衔接策略剖析
DOI: http://dx.doi.org/10.12349/ees.v6i8.6999
Article ID: 6999
摘要
排污许可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价作为我国环境管理体系的核心制度,对污染源管控与项目环境可行性论证具有关键作用。但在实践中,二者因目标定位差异、技术标准不统一等因素存在脱节现象,具体表现为审批标准冲突、数据系统互通不畅、变更管理滞后等问题,不仅增加企业行政成本,更削弱环境管理效能。本文从制度设计与执行案例出发,剖析脱节成因并提出协同化、标准化的衔接策略,旨在推动二者有效融合,为提升环境治理水平提供路径参考。
关键词
排污许可制度;环境影响评价;脱节现象;衔接策略
参考
张翠玉.排污许可合规行为的环境信用评价的完善策略研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4,5(22):183-184+190.
刘沐雨.逃避监管排放污染物行为的行政法规制[D].苏州大学,2022.
易翔.田园综合体绿色发展法律保障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22.表 1:企业对环评与排污许可脱节问题的反馈统计问题类型参考占比(示例)说明(典型场景)数据传递问题25%-30%环评与排污许可系统数据未互通,导致信息重复填报。管理要求不一致20%-25%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申请的标准、流程存在差异。变更管理衔接漏洞15%-20%企业生产工艺变更后,未及时更新排污许可内容。重复申报与成本增加10%-15%两项审批需分别提交材料,增加企业行政成本。合规风险双重化10%-15%因要求不一致导致企业合规判定标准模糊,增加违法风险。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
版权所有(c)2025 刘 宇麟

此作品已接受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4.0国际许可协议的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