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3060-9259(Online) | 宗旨 《现代工业与技术》是一本专注于报道和探讨现代工业领域最新技术进展与应用成果的学术期刊。本刊致力于展示工业技术的前沿动态,涵盖先进制造、自动化控制、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创新研究与实践应用。我们旨在搭建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工业界与学术界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现代工业技术的持续创新与发展。期刊特别欢迎具有原创性、实用性和前瞻性的科研成果,包括理论研究、实验验证、工程应用、案例分析等方面的论文,以期为全球现代工业与技术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启示。 主要栏目
|
卷 2, 期 4 (2025)
完整期次
| 查看或下载完整的期次 |
目录
Articles
|
方 志军 Article ID: 7157 DOI: http://dx.doi.org/10.12349/mit.v2i4.7157 Views - 2 (Abstract) PDF - 0 (Download) Abstract:工业系统的运行伴随着大量废气、废水和废热的排放,已成为制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根据国际能源署(IEA)2023年统计数据,全球工业能耗总量的54%以余热形式流失,其中80-150℃中温区余热占比高达38%,相当于每年约7.8×1018J的能量被浪费。在这一背景下,吸收式热泵技术因其独特的热驱动特性,成为工业余热回收领域最具前景的技术方案之一。该技术通过热力学循环将低品位工业余热转化为可用热能,不仅能实现每小时数吉焦(GJ)级的热能回收,更能使工业系统整体能效提升20%以上。...
Read more >>
|
1-3
|
|
郑 冰 Article ID: 7158 DOI: http://dx.doi.org/10.12349/mit.v2i4.7158 Views - 1 (Abstract) PDF - 0 (Download) Abstract:管道运输作为现代能源与物料传输的重要方式,其运行效率受到流体力学特性的深刻影响。流体在管道内的运动状态、物理属性及与结构条件的相互作用,直接决定了系统的压损程度、能耗水平及运行稳定性。通过分析层流与湍流的流态差异、雷诺数界定、边界层效应以及粘度、密度、温度等因素对流动行为的调节作用,可揭示能效损耗的内在机制。同时,管道直径、构件结构与表面粗糙度等参数在流阻形成与能量传递中扮演关键角色。结合控制策略与数值模拟优化手段,可有效实现输送效率提升与能耗控制的目标,为能源系统的高效运行提供理论支持与技术路径。...
Read more >>
|
4-6
|
|
印 宇 Article ID: 7159 DOI: http://dx.doi.org/10.12349/mit.v2i4.7159 Views - 1 (Abstract) PDF - 0 (Download) Abstract:在现代化工业高速发展背景下,机械设计行业变革日渐深入,同时对设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在现代化机械设计中引入模块化设计方法,才能保障机械设备的高效化开展,并减少设计成本,提高设计质量,确保机械设备更加符合现代发展需求。通过模块化设计方法的应用,可以持续性优化机械设备功能和系统结构,为机械设备行业的创新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文章主要对模块化设计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路径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提升机械设计效果,有效提升机械设备、制造水平生产质量。...
Read more >>
|
7-9
|
|
朱 晓东 Article ID: 7160 DOI: http://dx.doi.org/10.12349/mit.v2i4.7160 Views - 1 (Abstract) PDF - 0 (Download) Abstract:随着制造业对于高精度、精确性与绿色机器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作为重要的工艺制造设备之一的立式电动拉床的设计改型对其结构整体性能的提升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精细工艺生产和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环节,立式电动拉床更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的立式电动拉床存在稳定性差、能耗大、加工精度不高等问题,因而无法发挥立式电动拉床在现代化工业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高精度的加工条件下如何提升设备的性能和降低设备能耗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Read more >>
|
10-12
|
|
李 宏宇 Article ID: 7161 DOI: http://dx.doi.org/10.12349/mit.v2i4.7161 Views - 1 (Abstract) PDF - 0 (Download) Abstract:工业烟气中排放的SO2与NOx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源头,现阶段因为传统的脱硫脱硝技术存在这设备投资高、运行成本大、协同效率低等问题,所以开发高效协同的净化技术便成为了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便以新型催化剂为核心,系统地分析烟气脱硫脱硝协同反应的基本机理,在文中从催化剂活性组分设计、载体改性、助催化剂筛选三个维度入手来优化催化剂结构,再结合反应温度、空速、反应物浓度等工艺参数进行调控,最终提出了协同反应路径的优化策略。该研究为工业烟气协同净化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技术参考,对于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Read more >>
|
13-15
|
|
曲 鲁静, 陈 会仙 Article ID: 7162 DOI: http://dx.doi.org/10.12349/mit.v2i4.7162 Views - 1 (Abstract) PDF - 0 (Download) Abstract: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是指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利用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水中还原性物质被氧化分解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通常以单位体积水样消耗的氧的质量表示(mg/L)。它是评价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程度的重要综合性指标。针对催化烟脱硫装置外排废水COD持续超标的问题,通过系统查阅文献资料、深入分析氧化反应机理,并结合大量实验室测试与水质分析,最终识别出对COD贡献较大的主要物质组分,包括残留的还原性无机离子、部分难降解有机物等。这一研究结果为后续优化工艺参数、调整操作条件或引入深度处理措施提供了可靠依据,有助于实现废水COD的有效控制与达标排放。...
Read more >>
|
16-18
|
|
董 国立 Article ID: 7163 DOI: http://dx.doi.org/10.12349/mit.v2i4.7163 Views - 1 (Abstract) PDF - 0 (Download) Abstract:本工作主要探讨了如何为小批量锻造制造过程创建安全的操作指导并且验证其适用性的技术方法,提出了一种灵活性操作指导的创建和验证方法。利用智能化的工具根据加工任务的需求、设备的功能以及作业环境进行操作指导的动态更新以适用多样化的生产作业。我们首先对小批量锻造制造过程常见危险和操作指南编纂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再针对灵活性操作指南创建进行具体阐述,包括数据采集和处理、任务建模和方法风险评估。然后对灵活性操作的验证和改进方式进行探讨以保证在真实生产环境中提高操作安全和效率。最后通过实例阐述和验证了该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展示了具有应用前景的研究趋势。...
Read more >>
|
19-21
|
|
张 龙华 Article ID: 7164 DOI: http://dx.doi.org/10.12349/mit.v2i4.7164 Views - 3 (Abstract) PDF - 0 (Download) Abstract:我国的普通国省道及农村公路点多面广,工程项目所面对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道路运输条件十分复杂。因此,需从整个路面生命周期出发,根据路面实际状况,结合交通流量、气候条件,科学分析判断沥青路面的舒适养护时机、养护措施,解决养护难的技术难题。同时,沥青路面综合养护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在评价标准、养护时机、养护措施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优化,以期达到最佳的养护效果,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本文通过作者在近几年来类似的工作经验,以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阐述沥青混凝土路面综合养护方法提出几点想法,供同行参考。...
Read more >>
|
22-24
|
|
刘 沙河, 黄 连松 Article ID: 7165 DOI: http://dx.doi.org/10.12349/mit.v2i4.7165 Views - 1 (Abstract) PDF - 0 (Download) Abstract:实现钢铁涂层行业含铬废水零排放是破解环保瓶颈与资源约束的关键。本文系统研究了集成预处理、深度除铬、高效浓缩与末端固化的零排放工艺链。通过沙钢扬子江冷轧工程实例验证(规模 480 m3/d),表明“化学氧化还原沉淀→高级解毒氧化→接触氧化生物降解→纳滤膜分盐→高压反渗透→三效蒸发结晶”组合工艺可实现全流程零排放:出水回用率≥97%,回用水满足工业回用标准,含铬污泥经稳定化后浸出毒性低于国家标准限值。技术经济分析显示吨水处理成本约 28.5 元,铬资源回收可降低综合成本 18%-25%。研究表明,分质资源化与多级屏障控制是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平衡的核心路径。...
Read more >>
|
25-27
|
|
李 乐, 韩 明明, 刘 新文, 王 加栋 Article ID: 7166 DOI: http://dx.doi.org/10.12349/mit.v2i4.7166 Views - 1 (Abstract) PDF - 0 (Download) Abstract:随着再生水利用工程的广泛开展,再生水管道焊接质量至关重要,而焊接机器人是实现高效、高质量焊接的关键设备。本文聚焦再生水管道焊接机器人焊缝质量优化问题,深入分析影响焊缝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焊接工艺参数、机器人运动控制、焊接环境等。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一系列优化方法,涵盖焊接工艺参数的智能优化算法、机器人运动轨迹的精确规划与补偿、焊接环境的适应性控制等方面。通过实际案例验证,所提出的优化方法可显著提升再生水管道焊接机器人焊缝质量,降低焊接缺陷率,为再生水管道工程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保障。...
Read more >>
|
28-30
|
|
陈 强 Article ID: 7167 DOI: http://dx.doi.org/10.12349/mit.v2i4.7167 Views - 1 (Abstract) PDF - 0 (Download) Abstract:我国幅员辽阔,油气储备量较大,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油气资源需求量呈现增长趋势,需要大量建设油气长输管道,实现油气资源的高效调度。其中,在油气长输管道焊接作业中运用下向焊接工艺,能够提高焊接质量,且对恶劣的野外作业环境较为适应,促进焊接作业的高效、低成本实施,促进油气长输管道的高质量运行。文章主要对下向焊接工艺在油气长输管道焊接工作中的运用策略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提升焊接质量,促进油气长输管道的本质安全。...
Read more >>
|
31-33
|
|
郭 茂林 Article ID: 7168 DOI: http://dx.doi.org/10.12349/mit.v2i4.7168 Views - 3 (Abstract) PDF - 0 (Download) Abstract:作为材料科学领域的重要方向,其合成与性能调控技术的进步为新型功能材料的开发奠定了基础。通过设计聚合单体结构、控制聚合反应条件以及优化界面相容性,可实现多组分材料的有序构筑,显著改善其力学、热学与电学性能。在纳米填料引入、表面改性及交联网络调控等策略作用下,复合体系在结构稳定性与功能集成性方面表现出独特优势。近年来,学界围绕其微观结构演化规律、性能表征方法及结构—性能关联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为高分子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电子器件、生物医用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也推动了绿色、可持续合成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Read more >>
|
34-36
|
|
张 慧敏, 周 文龙 Article ID: 7169 DOI: http://dx.doi.org/10.12349/mit.v2i4.7169 Views - 1 (Abstract) PDF - 1 (Download) Abstract:主要讨论了关键加弹工艺变化对44dtex/48f全消光高弹丝产品性能的影响,并针对消光丝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工艺优化,开发出品质优良的产品。结果表明:生产全消光涤纶高弹DTY 44dtex/48f时,合适的加工速度,提高第一热箱的温度,第二热箱关闭,选用材质柔软的聚氨酯摩擦盘及优化组合,可以获得蓬松性良好,质量合格的全消光DTY产品。...
Read more >>
|
37-39
|
|
顾 勇, 陈 伟毅 Article ID: 7170 DOI: http://dx.doi.org/10.12349/mit.v2i4.7170 Views - 1 (Abstract) PDF - 0 (Download) Abstract:海洋观测系统中,海底电缆中间接头是较脆弱的环节,当接头处由于外力原因损坏,处于损坏的临界状态,系统暂时能正常运行,但过一段时间后,系统突然全面瘫痪,而此时海况可能并不允许出海施工,而使海洋数据丢失一段时间,这会造成系统运行率的直线下降。本系统在接头处安装MEMS温湿度传感器、应变片和加速度传感器,采用低功耗软硬件设计,来监测接头处的温湿度、阻值变化(形变)、角度和加速度,并采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处理数据,在监测到温湿度、应变电压、角度和加速度异常时,发出告警,从而提前预知故障,提前处理。...
Read more >>
|
43-45
|
|
许 凌月, 张 鹏, 朱 逸云, 迟 震, 张 志峰 Article ID: 7171 DOI: http://dx.doi.org/10.12349/mit.v2i4.7171 Views - 1 (Abstract) PDF - 0 (Download) Abstract:海洋观测网络是深海环境监测与数据采集的核心,其长期稳定运行离不开高效、可靠的能源传输技术。传统干/湿插拔式电连接器因金属插芯腐蚀问题会导致可靠性下降与维护成本增加。为解决该问题,本研究聚焦于水下中压大功率无线电能传输(WPT)技术,针对水下中压大功率场景的特殊需求,本文提出基于电感-电容-电容-串联电容(LCC-S)型谐振补偿拓扑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架构,从而提升海洋观测装备的能源供给可靠性及环境适应性。实验表明:所设计的LCC-S型WPT系统在宽负载范围内具有稳定的恒压输出,系统最高传输效率达90.4%;8小时连续运行测试中,系统温度最高不超过60℃(空气中),并且可始终保持高效传输,从而验证...
Read more >>
|
46-49
|
|
郭 小华, 唐 棠 Article ID: 7172 DOI: http://dx.doi.org/10.12349/mit.v2i4.7172 Views - 1 (Abstract) PDF - 0 (Download) Abstract:爆破器材作为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关键基础物资,其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性、质量稳定性及效率至关重要。传统生产线存在人为因素影响大、工艺参数控制精度低、安全风险高、信息孤岛化严重等问题。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以物联网(IoT)、大数据、人工智能(AI)、机器视觉和工业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智能化技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全新路径。本文系统阐述了智能化技术在爆破器材生产线中各个环节的具体应用,包括智能感知与数据采集、生产过程智能控制、质量在线智能检测、智能物流与仓储以及基于数字孪生的全流程优化。通过分析应用实例和数据对比,论证了智能化技术在提升生产本质安全水平、保障产品质量一致性、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运营成...
Read more >>
|
40-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