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向重构与诗脉逻辑:《野望》与《春望》的对比细读

黄 子涵(赤峰学院,中国)

DOI: http://dx.doi.org/10.12349/edtc.v2i1.5837

Article ID: 5837

摘要


初唐时期的王绩与晚唐时期杜甫的五言律诗《野望》及《春望》在意向重构、诗脉逻辑的塑造上有着相似点,但在情志表达上有着截然不同的抒发。本文基于孙绍振老师的文本细读方法,通过分析在二者意象选择的陌生化手法与诗脉逻辑起承转合的相同之处,同时对比两人在情感表达阐发方式的不同,知人论世,体会不同时代经历对诗人们的影响,最终塑造出二人截然不同的情感意志。从而揭示唐朝从初唐隐逸文化向盛唐沉郁诗风的美学嬗变过程,即初唐“以我观物”与盛唐“以物观时”的审美分野。

关键词


意象重构;情志表达;陌生化;隐逸文化;家国情怀

全文:

PDF

参考


孙绍振著.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43.

欧阳修,司马光著;克冰评注.六一诗话·温公续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2014:138.

林庚著.唐诗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302.

王夫之著;戴鸿森笺注.姜斋诗话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0.

李红霞.唐代士人的社会心态与隐逸的嬗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第41卷(3): 114-120.

袁行霈著.北大·四卷本中国文学史袁行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35.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


版权所有(c)2025 黄 子涵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此作品已接受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4.0国际许可协议的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