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3060-9127(Online) | 宗旨 本刊旨在深入挖掘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探索其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融合与创新之路。我们坚信教育与传统文化相辅相成,传统文化是教育的宝贵资源,而教育则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本刊将秉持开放、包容、创新的学术精神,搭建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平台,汇聚国际教育学者、文化研究专家及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与力量,共同致力于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主要栏目
|
卷 2, 期 1 (2025)
完整期次
查看或下载完整的期次 |
目录
Articles
谢 华 Article ID: 5820 DOI: http://dx.doi.org/10.12349/edtc.v2i1.5820 Views - 4 (Abstract) PDF - 0 (Download) Abstract:在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背景下,初中古诗文教学面临从“夯实基础”向“核心素养”转型的挑战。本文基于情境教学理论,结合初中生认知特点与古诗文教学现状,提出通过创设沉浸式、生活化、跨学科的情境,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能力,学生只有深入理解掌握古诗文的内容和蕴含的思想精神,才能有效体会古诗文的应用价值和精神价值,感受语文这门学科的人文性特征,从而全方位培养自身人文素养和语文学科素养,本次研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讨了古诗文情境教学的策略设计与实践路径,为一线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教学参考。...
Read more >>
|
1-3
|
张 婉怡 Article ID: 5821 DOI: http://dx.doi.org/10.12349/edtc.v2i1.5821 Views - 1 (Abstract) PDF - 1 (Download) Abstract:本文以《搜神记》中的劝人行善类故事为研究对象,对此类故事进行分类并分析了影响《搜神记》中教化类故事的历史背景。总体上,书中导人行善的故事可分为孝道故事和报恩故事两类,孝道故事鼓励人们维护传统的家庭伦理,报恩故事将行善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搜神记》成书于东晋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发,同时阶层固化严重,官场被门阀士族长期垄断,志怪小说中劝人行善的故事满足了人们惩恶扬善的渴望,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除此之外,魏晋时佛教盛行,其中的因果轮回等观点也影响了《搜神记》导人行善故事的内容,晋代对孝道的官方宣传同样影响了书中孝行故事的书写。...
Read more >>
|
4-6
|
徐 述霞 Article ID: 5822 DOI: http://dx.doi.org/10.12349/edtc.v2i1.5822 Views - 2 (Abstract) PDF - 1 (Download) Abstract: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传统文化一直是华夏文明的瑰宝。语文作为连接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重要学科,在培养学生文化素养、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许多民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逐渐减少,甚至产生漠视和鄙弃的态度。故而,本文意在探讨传统文化于语文学科内的影响,剖析当下状况,并给出在日常语文教学里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借此培育民族学生的文化自信,强化其民族自豪感。...
Read more >>
|
7-9
|
莫合塔尔 木那完尔 Article ID: 5823 DOI: http://dx.doi.org/10.12349/edtc.v2i1.5823 Views - 2 (Abstract) PDF - 0 (Download) Abstract:新疆文学,作为中国多民族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蕴含着极为丰厚的历史传承与多元文化特质。自新中国成立起,新疆地区各少数民族在坚守并弘扬本民族文学优良传统之际,亦积极汲取汉族文学、其他兄弟民族文学乃至外国文学的精华,达成了文学领域的持续繁荣、演进与升华。在此进程中,红色文学经典的翻译工作占据着无可比拟的关键地位。这些翻译佳作不但有力地推动了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互,更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伟大征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效能。本文将以新疆红色文学翻译的历史脉络为切入点,深度剖析红色翻译于强化民族团结、促进文化融合以及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层面所蕴含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Read more >>
|
10-12
|
赵 乐 Article ID: 5824 DOI: http://dx.doi.org/10.12349/edtc.v2i1.5824 Views - 2 (Abstract) PDF - 1 (Download) Abstract:博物馆藏品反映出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审美情趣。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也具备同样的属性。当今人们的审美视野与情趣不断发生着变化,使得文化创意产品的实用性要不断完善才能更好符合社会市场的需求。博物馆应用藏品转化为文创产品,是一项兼具准确传递文化旅游信息及其藏品IP形象传承的使命。本文以宣传历史文化、促进文化发展和增强创意应用的服务价值为目标,强调藏品文化的基础性,以及文化创意产品功能设计要达到使用标准和审美价值。...
Read more >>
|
13-16
|
李 永玉 Article ID: 5825 DOI: http://dx.doi.org/10.12349/edtc.v2i1.5825 Views - 2 (Abstract) PDF - 1 (Download) Abstract:为了更好地在幼儿园中推广农耕文化,本文针对幼儿园农耕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探索。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和教学方法的实施,验证了农耕文化课程资源对幼儿素质教育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农耕文化课程资源能有效拓宽幼儿的知识视野,让幼儿从实践活动中学习和理解农耕文化,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对农耕生活的认识和赞赏。另一方面,农耕文化课程资源也对幼儿教师的教学模式产生积极影响,呼唤教师利用农耕文化课程资源,更加多元和深度化地开展农耕教育。结果表明,通过有效开发和利用农耕文化课程资源,可以给幼儿园生活、教学添色彩,同时也能激发和满足幼儿对农耕文化的求知欲望。...
Read more >>
|
17-19
|
比斯尔 古丽仙 Article ID: 5826 DOI: http://dx.doi.org/10.12349/edtc.v2i1.5826 Views - 2 (Abstract) PDF - 1 (Download) Abstract:新疆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一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与独特的地域背景。其发展历程不仅反映了新疆各民族在革命斗争中的共同参与,也见证了红色文化如何在新疆这片多民族的土地上根植、传播与深化。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新时代得到了新发展的机遇。通过对新疆红色文化的历史脉络、发展阶段及其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推动作用进行深入分析,本文探讨了红色文化在推动民族团结、塑造共同体意识及促进民族融合方面的深远影响。同时,提出了红色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路径的思考,并探讨其对新疆社会稳定、民族和谐及社会发展的贡献。...
Read more >>
|
20-22
|
李 瑶, 王 梅 Article ID: 5827 DOI: http://dx.doi.org/10.12349/edtc.v2i1.5827 Views - 2 (Abstract) PDF - 1 (Download) Abstract:红色体育文化作为红色文化的一部分,其革命时期在艰苦岁月里为陕西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等方法,剖析陕西省具有代表性的红色体育文化资源现状,通过调查显示,陕西省红色体育文化资源虽然有深厚的革命精神,但在资源开发上面临诸多困难,存在发展困境,因此本文通过对现状分析及制约因素分析,为红色体育资源的发展和大学生传承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Read more >>
|
23-25
|
贾 倩倩 Article ID: 5828 DOI: http://dx.doi.org/10.12349/edtc.v2i1.5828 Views - 2 (Abstract) PDF - 1 (Download) Abstract:原创作品的个性化处理与演绎,在当代声乐艺术的演绎中成为演唱者自我艺术风格的展示与认识之要义。特别是那些融合本土民族特色的原创声乐作品,演唱者不仅要对旋律、节奏的结构有精确的把握,而且对音乐的情感、文化内涵等也要通过独特的演绎手法进行深入挖掘。演唱者通过对作品个性的加工,在增强作品艺术感染力的同时,能够赋予音乐更多的表现层次。在这种背景下,分析原创声乐作品中的个性化处理和演绎策略,在提升作品表现力和听觉冲击力的同时,帮助演唱者更好地理解和诠释作品的情感深度和艺术价值。基于此,本文将以《欢迎您新疆》《新疆朋友》两首歌曲为例,对其个性化处理和演绎策略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Read more >>
|
26-28
|
沙 尔娜 Article ID: 5829 DOI: http://dx.doi.org/10.12349/edtc.v2i1.5829 Views - 3 (Abstract) PDF - 0 (Download) Abstract:本文聚焦党校红色教育,探讨以红色资源铸魂育人、打造党校红色教育主阵地的重要课题。阐述红色资源在党校教育中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激发担当作为的重要价值;剖析当前党校红色教育主阵地建设存在红色资源挖掘整合不足、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提出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内涵构建系统教育体系、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吸引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水平、加强校地合作拓展资源利用渠道等策略,并列举相关实践为案例支撑,旨在为党校更好地利用红色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Read more >>
|
29-31
|
李 堉华, 喻 湘波 Article ID: 5830 DOI: http://dx.doi.org/10.12349/edtc.v2i1.5830 Views - 3 (Abstract) PDF - 1 (Download) Abstract:庐山诗词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长河中的璀璨明珠,承载着历代文人对于自然以及人文的深刻思考。在数字化浪潮冲击下,传统的传播模式已难以去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多维需求,如此一来,文化内涵和当代受众之间存在的认知断层便逐渐显现。而语料库技术的介入为文化遗产的传播开辟出了一条崭新的路径,凭借系统化的整合以及智能的分析,它不但能够对传统研究当中所存在的数据碎片化问题予以解决,还可以对文化内容的表现形态加以重构。本文聚焦于技术赋能与文化传承相互交叉的领域,旨在探索怎样把语言学工具转化成为文化传播的创新动能,进而在确保诗词原真性的基础上达成跨时空的对话,以此为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提供方法论层面的启示。...
Read more >>
|
32-34
|
汤 雨露, 谭 慧婷, 谭 诗慧, 黄 佳玉 Article ID: 5831 DOI: http://dx.doi.org/10.12349/edtc.v2i1.5831 Views - 2 (Abstract) PDF - 0 (Download) Abstract:2024年3月19日上午,总书记来到位于穿紫河畔的常德河街考察,作为常德的历史文化街区,它承载着常德人民的历史记忆;代表着常德的文脉;蕴含着一座城的发展契机。而常德本身作为一座历史古城,拥有“川黔咽喉,云贵门户”的史称。基于国家对常德大小河街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视,基于常德意味深长的红色历史,基于这座城如何利用现存的珍贵文史资源来促发展的问题。我们对如何利用常德河街这一热点话题来传播与促进常德红色故事原旨性。以下,我们将从常德具体红色故事,常德红色故事结合河街传播的意义,如何利用河街古城资源传播红色故事来进行探讨。...
Read more >>
|
35-37
|
吴 婵 Article ID: 5832 DOI: http://dx.doi.org/10.12349/edtc.v2i1.5832 Views - 3 (Abstract) PDF - 1 (Download) Abstract:在深圳市教育局大力推进“美育浸润行动”背景下,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外国语小学以“美育一件事”为引领,积极开展“行走的美育”系列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举办校园艺术节等。通过构建全员、全科、全域、全社会参与的美育体系,学校有效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与文化自信,为新时代美育发展提供有益借鉴。该实践以“大美育观”为理念基础,采用“浸润式”美育模式,整合家校社资源,形成协同育人机制,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为教育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Read more >>
|
38-40
|
刘 志远, 孙 中阳 Article ID: 5833 DOI: http://dx.doi.org/10.12349/edtc.v2i1.5833 Views - 2 (Abstract) PDF - 1 (Download) Abstract: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高职高专院校面临着提升管理效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决策科学性的迫切需求。本文旨在研究设计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高职高专校园智能决策系统,详细阐述了系统的架构设计、关键技术以及应用场景,通过该系统实现对校园各类数据的深度分析与挖掘,为学校的管理决策提供智能化支持,从而提升高职高专院校的整体管理水平与教育质量,推动高职高专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校园数据的不断丰富,智能决策系统将不断优化和完善,为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推动高职高专教育向更加智能化、现代化的方向迈进。...
Read more >>
|
41-44
|
刘 姝涵 Article ID: 5834 DOI: http://dx.doi.org/10.12349/edtc.v2i1.5834 Views - 3 (Abstract) PDF - 2 (Download) Abstract:先秦儒家创造了高明的经权思想,宋明理学的奠基者程颐在继承孔孟思想以及批判汉儒的基础上,提出了“权便是经”的经权观,试图以“经”的至高无上性,消解“权”所可能造成的离经叛道之异端倾向,由此在其维护“经”神圣地位的同时,走向了经学独断论。从程氏经权思想出发,通过与“方圆”“规矩”等传统概念的结合,并联系宋代易学研究与理学发展之间的积极互动关系,有助于深入探讨与理解儒家实践理性的特征,对于我们在现实情境中做出合理的道德选择具有关键的指导作用,同时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Read more >>
|
45-49
|
王 梦玉 Article ID: 5835 DOI: http://dx.doi.org/10.12349/edtc.v2i1.5835 Views - 2 (Abstract) PDF - 1 (Download) Abstract:陕西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革命实践的精神结晶,也是三秦大地优秀传统文化在革命年代的创造性转化,具有内容多样性、革命教育性和时代创新性。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传承发展陕西红色文化有利于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强思想引领、突出价值传承和强化精神激励。通过全面梳理陕西红色文化资源、深度开发陕西红色文创产品和创新陕西红色文化推广模式三种方式传承发展陕西红色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Read more >>
|
50-52
|
宫 兴福 Article ID: 5836 DOI: http://dx.doi.org/10.12349/edtc.v2i1.5836 Views - 3 (Abstract) PDF - 1 (Download) Abstract: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含之意,但后者却通过精英化通道传入中国:先是以文化精英为传播主体,采取如文言文、私人笔记等精英文化形式为传播形式,在传播中与同属精英文化的传统封建政治思想融合。先是封建官僚、洋务派官员,接着是改良主义知识分子,再接着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最后与劳动人民结合,通过传播者的“一路下行”逐渐实现大众化。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存在着与之“逆向而行”的精英化倾向,需要通过全面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将科学认知和信仰在实践活动中统一,以实践结合为原则方法,结合现实、结合时代、结合大众、结合实践纠正这种倾向。...
Read more >>
|
53-55
|
黄 子涵 Article ID: 5837 DOI: http://dx.doi.org/10.12349/edtc.v2i1.5837 Views - 3 (Abstract) PDF - 1 (Download) Abstract:初唐时期的王绩与晚唐时期杜甫的五言律诗《野望》及《春望》在意向重构、诗脉逻辑的塑造上有着相似点,但在情志表达上有着截然不同的抒发。本文基于孙绍振老师的文本细读方法,通过分析在二者意象选择的陌生化手法与诗脉逻辑起承转合的相同之处,同时对比两人在情感表达阐发方式的不同,知人论世,体会不同时代经历对诗人们的影响,最终塑造出二人截然不同的情感意志。从而揭示唐朝从初唐隐逸文化向盛唐沉郁诗风的美学嬗变过程,即初唐“以我观物”与盛唐“以物观时”的审美分野。...
Read more >>
|
56-58
|
吕 丽茹 Article ID: 5838 DOI: http://dx.doi.org/10.12349/edtc.v2i1.5838 Views - 2 (Abstract) PDF - 1 (Download) Abstract:中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精神价值。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如何将其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既是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需求,从文化资源深度挖掘与数字化转化、课程创新与跨学科重构、实践教学场景的多维拓展、师资素养提升与协同育人机制、优化评价与激励机制支持并举等多维度探索融合路径,提出系统化解决方案,旨在为新时代文化育人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Read more >>
|
59-61
|
王 留山 Article ID: 5839 DOI: http://dx.doi.org/10.12349/edtc.v2i1.5839 Views - 1 (Abstract) PDF - 0 (Download) Abstract:本研究以《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课程为载体,探索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创新创业、产业需求的多维融合路径。通过挖掘课程中“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绿色发展、科技赋能”等思政元素,构建“知识传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研究提出“案例浸润、项目驱动、专创融合、数字赋能”四大实施策略,根植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基本理念、树立学生投身国家和人民需要的事业,并通过教学实践验证其有效性,为工科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可复制的范式。...
Read more >>
|
62-64
|
吴 艳艳 Article ID: 5840 DOI: http://dx.doi.org/10.12349/edtc.v2i1.5840 Views - 2 (Abstract) PDF - 1 (Download) Abstract: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对中国式现代化蕴含哲学意义进行全面深入解析,以世界历史学说、人民作为主体的学说等为理论支撑,点明现阶段存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失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状况。结合浙江文化礼堂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等实际操作案例从辩证唯物主义发展理念着手给出构建协同发展相关机制、创造区域矛盾转变新途径等一系列应对之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朝高质量方向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及实践可行道路达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同中国现代化实际践行的辩证统一关系。...
Read more >>
|
65-67
|
张 婉怡 Article ID: 5841 DOI: http://dx.doi.org/10.12349/edtc.v2i1.5841 Views - 2 (Abstract) PDF - 1 (Download) Abstract:《贾谊论》与《范增论》是苏轼的两篇人物史论,本文将结合苏轼本人的文学理念对《贾谊论》和《范增论》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中议论技巧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两篇文章在结构和手法上存在差异,《贾谊论》设置了分论点,采用了用典、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范增论》用逆推的形式证明中心论点,使用的修辞手法有限。但是,两篇文章都做到了立意新颖,能翻空出奇,在议论时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兼具,这也和苏轼注重个性表达,强调文道并重的创作理念有关。...
Read more >>
|
68-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