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文学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碰撞与交融

张 嘉宁(浙江树人学院,中国)
李 雨泽(浙江树人学院,中国)

DOI: http://dx.doi.org/10.12349/edtc.v2i2.6281

Article ID: 6281

摘要


本文聚焦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寻根文学”思潮,该思潮兴起于改革开放初期西方文化涌入与本土文化反思的特定历史背景下。本文详细分析了寻根文学如何在主题思想、叙事艺术及语言风格三大核心维度上,实现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性意识的深度碰撞与创造性交融。论文通过深入剖析《棋王》《白鹿原》《爸爸爸》《马桥词典》《红高粱家族》等代表性作品,论证了寻根文学并非简单的复古或西化,而是一场立足本土文化根基、以现代问题意识重新利用传统资源的探索。“寻根文学”思潮极大地拓宽了中国文学的研究视野和增强了表现力,为确立中国文学自身的现代性特点和主体性地位提供了关键路径与宝贵经验,对后续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寻根文学;传统性与现代性;碰撞与交融;地域文化;家族文化;民间文化

参考


孔盼君.寻根作家”90年代的文学思想研究[J].广西大学,2024.

戴佳楠.论庄子思想在当代寻根文学中的“复归”——以汪曾祺、阿城的创作为例[J].长江小说鉴赏.2024(25):1-2.

李庆西.寻根:回到事物本身[J].文学评论,1986(4).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


版权所有(c)2025 张 嘉宁, 李 雨泽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此作品已接受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4.0国际许可协议的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