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卓《悬崖边的树》文本解读

梅 腾腾(浙江树人学院,中国)
周 斌(浙江树人学院,中国)

DOI: http://dx.doi.org/10.12349/edtc.v2i3.6684

Article ID: 6684

摘要


《悬崖边的树》是诗人曾卓于1970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通过描绘一棵被“奇异的风”吹至悬崖边的树,隐喻了特殊历史背景下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与精神抗争。研究发现,诗中“树”与“风”的对抗不仅是对个体命运的具象化呈现,更通过“展翅飞翔”的张力意象,揭示了逆境中坚守理想、追求自由的生命主题,本文针对诗歌的创作背景、意象象征、语言特色及作者的情感与思想等方面展开探究,考察其怎样利用自然物象作载体,反映一代人在政治风暴中的孤独、倔强及超越性追求。

关键词


生存困境;抗争;个体命运;理想;自由

全文:

PDF

参考


夏曼.浅析《悬崖边的树》[J].现代语文,2011(02):60-61.

宋欣月.读《悬崖边的树》[J].中文自修,2010(02):46-47.

李逸涛.“我的诗是我的碑”—读曾卓的《悬崖边的树》[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5(12):37-38.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


版权所有(c)2025 梅 腾腾, 周 斌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此作品已接受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4.0国际许可协议的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