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的监督机制构建研究
DOI: http://dx.doi.org/10.12349/ees.v6i6.6060
Article ID: 6060
摘要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是环境治理的重要环节,然而其监督机制的缺位使得实践出现诸如责任模糊、程序失范以及执行乏力等问题。本文把关注点放在赔偿磋商过程中监督框架的构建路径上,以主体责任划分、程序透明度优化以及法律保障体系完善这三个维度作为切入点,对怎样凭借制度化约束去平衡多方的利益诉求展开探讨。研究发现,构建多层级协同监督网络并且强化过程留痕管理,是提升磋商效能的关键所在,而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有助于缓解行政主导和公众参与之间存在的张力。结论指出,通过立法方式清晰明确监督主体的权责边界,再结合动态反馈机制而形成全周期的闭环监管,可以为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给予实践参考依据。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监督机制;构建研究
全文:
PDF参考
李丽华,马慧贞. 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的监督机制构建[C]// 《新兴权利》集刊2024年第1卷——智慧法治学术共同体研究文集. 同济大学法学院, 2024: 148-158.
刘翠娥.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监督机制研究[D]. 合肥工业大学, 2023.
王玉子.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程序监督机制构建研究 [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2, 38 (02): 66-72.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
版权所有(c)2025 张 桃

此作品已接受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4.0国际许可协议的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