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域理论视角下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研究
DOI: http://dx.doi.org/10.12349/eri.v1i5.4399
Article ID: 4399
摘要
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特征,是促进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生根的关键举措,也是新征程上锻造时代新人的必由路径。布迪厄社会学场域理念新模式为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高校劳动精神培育工作体系符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呈现多层次的社会关运行空间下时空范域的统合。为此,通过场域、资本和惯习三维角度分析了对于高校三全育人提升的制约,高校应以立德树人为中心节点构建场域的关系构型、以三全育人为关键支撑架构场域的分配模式、以五育并举为根本目标激发场域的内生动力,使场域内的成员树立“立德树人”共同价值基质,培养实践参与行为的“新惯习”,确保整个系统持久有效运转,促进劳动教育工作质量有效提升。
关键词
场域理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
全文:
PDF参考
朱翠兰,孙秋野.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价值内核和实践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33):20-23.
刘生全.论教育场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1):78-91.
宋广军.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劳动精神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及培育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03):156-160.
张明海,欧彦宏.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5(01):99-106.
丁彦,孙娟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劳动教育的历史演进及内在逻辑[J].高等农业教育,2023,(05):25-32.
孙华峰.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历史演变、现实困境及实践进路[J].中国高教研究,2023,(08):88-93.
黄昀博.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的育人结构与功能[D].西北大学,2010.
宋广军.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劳动精神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及培育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03):156-160.
李永睿,谈传生.高校“三全育人”的生成逻辑、现实审视与完善路径[J].当代教育论坛,2023(1):93-99.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
版权所有(c)2025 周 俊

此作品已接受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4.0国际许可协议的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