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3+2+2”现代化产业体系下产业学院建设研究
DOI: http://dx.doi.org/10.12349/eri.v2i4.6223
Article ID: 6223
摘要
随着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深入推进,区域产业升级与教育结构改革呈现协同发展的新趋势。株洲市以“3+2+2”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引领,积极探索产业学院的建设路径,以实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产业赋能。本文基于产业学院理论基础,结合株洲地方经济与教育发展实际,从制度建设、专业契合、校企合作和绩效评价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构建与区域产业发展高度契合的产业学院建设模式。通过案例分析与数据调研,提出具有可行性的策略建议,为推进地方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
株洲;“3+2+2”产业体系;产业学院;产教融合;教育协同
全文:
PDF参考
陈小龙,张洁,梁晨露,等.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机制与组态路径分析[J/OL].国2:理信息科学,1-10[2025-05-02].
陈国盼.凉山州已构建起“2+5”现代化工业产业体系[N].四川经济日报,2025-04-21(002).
李楠,杨子巍.新质生产力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5,41(02):7-11.
王自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论述加快构建富有常德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N].常德日报,2025-04-23(001).表 1 株洲典型产业学院运行成效对比分析表指标类别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新能源工程产业学院高性能材料产业学院学生就业对口率86.70%81.40%78.90%本地就业率58.30%53.60%50.10%企业参与课程数(门)1298企业导师人数211715教师入企实践率43.50%37.80%33.20%毕业生项目实战参与率89.10%82.50%76.30%科研成果转化率22.80%18.40%15.70%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
版权所有(c)2025 彭 芳

此作品已接受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4.0国际许可协议的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