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社会实践育人机制与路径创新——以四川省一流课程“城乡融合发展与绿色创新实践”为例

邓 睦军(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

DOI: http://dx.doi.org/10.12349/eri.v2i6.6926

Article ID: 6926

摘要


在建设“大思政课”的指引下,高校社会实践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社会实践课程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能够引领新时代大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历练本领、涵养情怀,是构建实践育人格局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以四川省一流课程“城乡融合发展与绿色创新实践”为例,阐释“知识入脑—情感入心—品格入行”的实践育人机制,并总结“课堂抓手+基地阵地”实践育人课程设计、“知识能力+情感品格”实践育人教学体系、“学习内化+成果转化”实践育人评价机制的探索经验。下一步课程将从平台、资源和品牌方面打造“田野行走”的实践金课,培养理论扎实、躬身实践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


大思政课;城乡融合发展;社会实践课程;实践育人

全文:

PDF

参考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赵鹏,江南.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社会实践教学创新路径研究——以“文化展示设计”课程社会实践教学创新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23(11):65-68.

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

冯刚,陈梦霖.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价值及其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8):4-9.

李牧,许梦溪.高校美育课程育人路径探析——以“工艺人文”课程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24(5):58-66.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


版权所有(c)2025 邓 睦军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此作品已接受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4.0国际许可协议的许可。